邵阳双清区历史文化

2024-11-26

清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 1997 年。1997 年 8 月 29 日,邵阳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东区、西区、郊区,设立邵阳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双清区由原东区主体及郊区的 6 个乡组成,因宝庆名胜 “双清秋月” 点缀其间而得名。同年 10 月,双清区正式挂牌成立。

区人民政府驻建设路,辖原东区的龙须塘、汽车站、小江湖、火车站、桥头、东风路 6 个街道和原郊区的火车站、高崇山、城东、石桥、云水、鸡笼 6 个乡。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双清区常住总人口 262658 人。其中,各个街道和乡镇的人口分别为:兴隆街道 16931 人,龙须塘街道 28109 人,汽车站街道 46007 人,小江湖街道 32358 人,东风路街道 23870 人,桥头街道 18262 人,高崇山镇 21664 人,渡头桥镇 15040 人,城东乡 10852 人,石桥乡 16714 人,火车站乡 18327 人,云水乡 14524 人。

2002 年,双清区辖 6 个街道、4 乡、2 镇,70 个居委会、73 个村。总人口 26 万余人,其中城区人口 17 万多人,农村人口 9 万多人。总面积 139.6 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 27 平方千米,农村面积 112.6 平方千米。

2004 年,双清区的行政区划进一步明确,辖 6 个街道、2 个镇、4 个乡:兴隆街道辖火车、栗山、十井铺、观音塘、紫薇、汽制 6 个社区;龙须塘街道辖五里塘、新华、石家园、龙须塘、珠溪、白云、洋溪、兴建、雍翠 9 个社区;汽车站街道辖东塔、百寿亭、三眼井、麻子洼、砂子坡、建设路、秀峰、石桥 8 个社区;小江湖街道辖塔北、棕树岭、长岭、晏家垅、双清、五一、江湖、滨湖 8 个社区;东风路街道辖宝东、铁砂岭、古楼亭、邵水桥、保宁街、通衡街、东风路、白马 8 个社区;桥头街道辖跃进路、中河街、洛阳洞、肖家排、人民巷 5 个社区;高崇山镇辖高崇山、长木、东郊渔场、短陂、浏阳、大兴、荷龙、大元、鸟山、谢姜、马石、兴隆、杨梅、戴金、刑家 15 个村委会;渡头桥镇辖渡头、新民、新洲、民生、江口、光辉、横塘、老塘、井泉、严塘、群力、鸡笼、芹菜 13 个村委会;城东乡辖五里牌、金台、佘湖 3 个社区及洋溪、寒梅、百合 3 个村委会;石桥乡辖良种社区及五一、茶场、大坡、立新、农科站、石桥、屏丰、白马、金星、株木、马鞍 11 个村委会;火车站乡辖古塘、红旗、跃进 3 个社区及白云、春风、高家、朱家、莲荷、杨柳、水口、前进、卢家、泉塘、栗山、集仙 12 个村委会;云水乡辖快活、胜利、云水、大水、高桥、长林、横木、肥田、财桥、六洲、砂塘、宝笼 12 个村委会。

2015 年,双清区辖 1 个乡,2 个镇,6 个街道。历经多次人口普查及行政区划调整,双清区在经济、人口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今,双清区继续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稳步前行,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二、双清区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1. 地理环境

双清区地处湖南省中部偏南,位于邵水以东,资江以南,北望新邵,东邻邵东,西南、西北和大祥、北塔两区一衣带水。双清区地处衡邵丘陵盆地,丘岗起伏,地势平缓,陆地占 90.84%,水域占 9.16%,耕地面积 73818 亩。东西直线距离 17.8 公里,南北直线距离 14.3 公里,总面积 135.22 平方公里。区域位置优越,东临邵东,南、西隔邵水与大祥区为邻,西北隔资江与北塔区、新邵毗邻。邵水与资江相汇,形成双清览胜之势,为古宝庆八景之 “双清秋月”,区名因此而来。

双清区地势中东部高,南北略低,北部为丘陵地带,中部位岗地带,南部临邵水带。最高点龙口岭位于石桥乡大坡村,海拔 346.7 米,最低点资江中沙洲位于小江湖社区,海拔 204 米。境内有 6 条河道,流经 10 个乡镇(街道)、40 个村(社区)。境内省管河道资江干流长约 13 千米,市管河道邵水河道长约 24.6 千米,区管河道 4 条,其中红旗河河道长约 11 千米、洋溪主河道长约 13 千米、渔溪主河道长约 3 千米、淡雅溪主河道长约 4.5 千米。

2. 自然资源

双清区农副土特产丰富,主要有大棚蔬菜、柑桔、葡萄、草莓、药材、荸荠、莲藕等。水利资源较为丰富,位于资江、邵水交汇处,水源丰富,大小河流纵横其间,水库存水量 450 万立方米,建造标准渠 9.8 公里。

境内矿藏有砂金、煤、铁、锰、钒、大理石、优质石灰石等。烟煤品质优良,市属新东、肖家冲、短陂桥煤矿座落境内。有林地 3261.3 公顷,森林覆盖率 24.1%。拥有耕地面积 3210 公顷,养殖水面 330 公顷。2022 年,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双清区共有耕地 2622.42 公顷、园地 633.98 公顷、林地 3124.99 公顷、草地 139.38 公顷、湿地 10.78 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5364.88 公顷、交通运输用地 467.45 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876.03 公顷。

双清区境内已查明非金属矿产资源 9 种,金属矿产 1 种,能源矿产 1 种。其中煤炭储量 2.04 万亿吨,可采储量 1.74 万亿吨。主要植被为马尾松、樟树及少量人工营造的杉木、国外松、柑橘、萘李、桃、枣子、杨梅等,灌木树种主要是牡荆、柃木、山苍子、乌饭树等,草本植物繁多,但以五节芒、蕨类、白茅等居多。野生动物主要有鸟类、蛇类、兽类、蛙类等。鸟类主要有:麻雀、翠鸟、白头翁、喜鹊、白鹭等;蛇类主要有:银环蛇、大王蛇等。2014 年,邵阳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提请审议确定邵阳市 “市树、市花” 的议案》,确定香樟树、紫薇花为邵阳市树、市花。

此外,双清区还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依照已经公布的国土三调数据对涉林湿地进行了全面核查核定并予以现场公示。双清区第一批一般湿地名录中包括向家滩、陈家塘、了花塘、王家坝、杨家洲、乌鸦洲、梁吉坝、高家桥、港子口、渡口边、田塘州等,这些湿地类型均为内陆滩涂,由双清区自然资源局进行监督管理,保护责任主体为相关街道办事处或村。

三、双清区的文化特色

1. 文旅融合发展

2023 年 12 月 31 日晚,邵阳市双清区在邵阳大汉悦中心举行跨年音乐会。现场精心策划了麒麟之夜・冰淇淋电音节、电音狂欢、零点放飞心愿气球以及整点抽奖活动等 8 大看点,让市民们提前感受到跨年的欢乐氛围。在此次活动中,还对 3 家湖南文旅消费新生代・新场景、1 家湖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和 7 项双清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授牌。

双清区是邵阳市的老工业基地和项目建设主战场。2023 年,该区紧紧抓住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机遇和新行政中心坐落地的优势,趁势而上推进文旅融合,致力将双清区打造成为邵阳市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多方争取资金 200 多万元对文化馆、图书馆提质改造后免费开放,并提供场地预约等服务。开设老年大学音乐基础班、书法基础班、瓠艺(烙画)班、瓷刻(国画)班等 5 个班,举办合唱、戏剧、扎染等各类培训 10 余种,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和场地设备,参与学员和群众达 3 万人次。

先后组织开展 “湖南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 双清区文化惠民活动、“送戏下乡”“文艺轻骑兵进社区” 活动 72 场,开展 “我们的节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服务宣传周、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等群众文化活动 67 场,累计提供文化服务 20 万余人次。区文旅局 “小蜜蜂” 文旅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省级最佳文旅志愿服务项目,兴隆街道观音塘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获评全省 “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指导新业态新场景实现新突破。2023 年精心指导邵阳友阿国际广场、邵阳大汉悦中心、湖南天香生物大健康文化体验园等 3 家企业分别入选首批湖南文旅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和首批湖南文旅消费 “新生代・新场景” 名单。

邵阳大汉悦中心始终坚持以 “年轻、潮玩、时尚、夜经济” 为核心,打造符合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消费场所,先后获得 “省级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 称号、“湖南省示范智慧” 证书,在 “体验为王” 的商业市场中,率先为城市其他项目的发展做出更具借鉴意义的新示范。

天香生物公司结合工业观光和研学实践活动,开发 “健康的智慧” 多功能科普讲堂、“传承与创新” 中医药科技发展馆、“回家” 非遗物质文化长廊、“紫色植物园” 农业种植示范园、“健康与美味” DIY 体验中心等 8 个体验场景,并依托工业资源创建湖南九味中医药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设古医名家知多少、我是小小研发员、扎染艺术等 10 余项研学课程,将工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成功打造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023 年共接待游客 19 万人次,同比增长 38%。

与此同时,该区全面优化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取得新进展。通过深挖紫薇公园、姚喆故居、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等优质资源,充分利用市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2023 年,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陈列馆正式进入国有博物馆序列,新增国家一级文物 1 件,接待参观考察游客 8 万多人次。率先公布双清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宝庆油布伞制作技艺》被列为湖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 非遗文化进校园

11 月 5 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活动在双清区明德学校精彩上演。此次活动由双清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主办,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双清区文化馆、双清区明德学校承办,活动旨在让学生们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现场,戏曲表演艺术家们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戏曲演出。他们生动地讲解了戏曲的角色,生、旦、净、丑各有特色,让孩子们对戏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不时发出阵阵惊叹。随后,孩子们还亲身体验了戏曲表演,穿上戏服,模仿戏曲角色的动作和神态,感受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同时,“乡村振兴新画卷非遗工艺绽华彩” 系列图片展(第一期)也在校园内同步展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展示了瓷刻、瓠艺、烙画等非遗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观看图片展,了解这些非遗工艺的历史渊源、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他们被这些精美的非遗作品所吸引,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传承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12 月 14 日,湖南邵阳市双清区开展主题为 “传统文化进校园 经典传承润童心” 的 “五社联动” 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活动。1000 多名学生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深入了解蓝印花布、邵阳根雕、宝庆竹刻、宝庆烙画、滩头年画、羽毛画等具有邵阳特色的非遗文化,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非遗传承人向学生展示非遗技艺宝庆烙画,现场拓印福字滩头年画,学生们在非遗文化展览区认真观看蓝印花布工艺品。

四、双清区的著名历史遗迹

双清区拥有众多著名的历史遗迹,这些遗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

  1. 水府庙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府庙位于双清路旁资邵二水交汇处,庙内大殿中祭祀水府神肖天任。其建筑为全木结构的古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庙前临江建有戏台,祈神唱戏。台顶有 “半入云” 三字,楼前阙塑 “魁星点斗”,楼后壁书 “双江秋月”。有对联曰:“妙手空空,一弹秋一弹月;余音袅袅,半入江半入云”。水府庙占地长约 200 米,宽不到 30 米,但四周山水景色尽收眼底,而且一窗一景,令人目不暇接。庙共三层,全楼用 2000 根纯木构件,未用一钉一铁。沿江还建有 “秋月楼”、“江风亭”,一条 9 曲 62 柱长廊,亦为此楼一道风景。水府庙是旧时宝庆一大名胜,旧时驾船、贩航的船工和商贾在下益阳、洞庭、汉口、上海等地之前日,必备香烛酒食在水府庙祈祷;回归时要 “庆火花”,唱戏酬神。每年龙历三月十五日是水府神诞辰,船业人员皆云集庙堂祭祀。如今的水府庙,经过市政府两次翻修后,紧靠着庙宇旁新修了一个 “水府谈” 的文化会所,每到周末这里都会有文化讲堂,邵阳的文人墨客们在此谈古论今,挥毫洒墨,进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再次成为宝庆府的思想文化的中心,焕发出年轻的生机。这里适合春天游玩,充满文艺气息,服务热情,是历史古迹的瑰宝。

  1. 秀峰庵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寺。秀峰庵是邵阳市双清区的一座美丽古寺,地址在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宝庆东路 1059 号。作为文物古迹,它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其独特的历史韵味。

  1. 玉清宫历史悠久的道教建筑,具有独特文化和艺术价值,环境雅致,菜品丰富。玉清宫座落在邵阳市双清区道教圣地佘湖山,此地既是著名道教圣地、宝庆八景之一,同时又是邵阳重点恢复的传统人文景观,被誉为 “宝庆第一福地”“问道者的心灵家园”。玉清宫依山而建,由牌坊、钟鼓楼、灵官殿等组成,整体布局错落有致,庄严赫赫,气势雄伟;建筑工艺精湛,造像、雕刻、泥塑栩栩如生。建筑间精致的飞檐斗拱,庭院里绚烂的花草,都显示着道法自然的山水之境。这里不仅环境不错,适合女生和年轻人游玩,而且菜品丰富精致,价格实惠。无论是春天还是冬天,玉清宫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1. 邵阳市清真东寺适合低幼宝宝和女生游玩的寺庙。邵阳市清真东寺位于邵阳市双清区保宁一巷偕进小学南侧约 50 米。这里环境宁静,适合人们放松心情。无论是低幼宝宝还是女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1. 灵官禅寺历史悠久,有 “湘中第一古刹” 之称。邵阳市城东十井铺的灵官禅寺,历史悠久。据该寺老殿碑文记载,该寺始兴于清道光年间,历经多次毁损与重建。现住持释演志师傅发心整修禅寺,建成大雄宝殿、居士楼,观音殿、千佛塔、放生池等。整个禅寺颇具规模,香火日旺,声名远播。灵官禅寺是一个适合人们祈祷的地方,这里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宁静的氛围,能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

  1. 岳飞纪念堂适合春天游玩的文物古迹。岳飞纪念堂位于邵阳市双清区东联络线小聪聪幼儿园西侧约 90 米。在春意盎然的季节,来这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同时缅怀民族英雄岳飞,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1. 凤公庙环境不错,适合人们寻找内心平静。凤公庙位于邵阳市双清区汽车站街道东大路 233 号。这里环境优美,是人们寻找内心平静的好去处。在这里,也许可以找回内心的宁静,远离喧嚣的尘世。

  1. 大禹庵历史悠久的道教寺庙,交通便利,适合夏天游玩。大禹庵是邵阳市双清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寺庙,位于兴隆街道紫薇社区 11 组。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不错,是夏日游玩的好去处。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大禹庵,感受道教文化的魅力,享受一份清凉与宁静。

  1. 佘湖道观建于明代的道观,以独特建筑风格和自然景色吸引游客,适合冬天游玩。佘湖道观位于邵阳市双清区建设路佘湖山,是一座建于明代的道观。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自然景色吸引着游客前来观光。在冬天,这里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让人感受到历史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1. 姚喆故居适合带娃参观的文物古迹,室内景点适合低幼宝宝。姚喆故居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光辉村。这里是文物古迹,适合带娃参观,室内景点也非常适合低幼宝宝。每次去都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是一个亲子游的好地方。

五、双清区的传统习俗

  1. 欢庆元宵佳节街头洋溢节日气氛,举办猜灯谜、做汤圆、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夜幕降临还有彩灯点亮,增添节日氛围。

在双清区,元宵节的街头热闹非凡,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清晨,双清区龙须塘街道五井塘社区门口挂满了大红灯笼,灯笼下方悬挂着写有灯谜与编号的红色小卡片,前来猜灯谜的市民们选择小卡片后就能到龙须塘街道志愿服务台核对谜底,答对者可领取一份小礼品与创文明城市、禁毒、安全生产等知识科普资料。“两块冰下有鲤鱼,打一四字成语”,现场的小朋友一下子就猜中了谜底 “彬彬有礼”,开心地在排队领奖。与此同时,五井塘社区厨艺坊里挤满了附近的居民,老人和孩子正在热火朝天地揉汤圆。小朋友们在大人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做汤圆的诀窍,边念叨着口诀边揉着汤圆,有模有样地做起了汤圆。稍后,大家品尝着自己做的汤圆,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下午,兴隆街道观音塘社区精彩的表演继续进行,魔术师邀请两位小朋友上台,一同完成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魔术表演,户外舞龙也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看。等到夜幕降临,观音塘社区门前数百米的绿化树上的彩灯点亮,五光十色的灯光让人流连忘返。此外,双清区还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元宵活动,如双清区在友阿国际广场举办的 “国风雅韵 汉服迎春” 主题活动。活动融服、礼、舞、乐于一体,为大家奉献了一场家国共情、国风大赏的元宵喜乐会。这场元宵沉浸式表演串联起鼓舞、民乐、灯市、巡游四种场景,汉服爱好者着华美的汉服走上舞台,把传统节日的氛围感拉得满满。活动在《金狮送福》中拉开帷幕,金狮翻腾,气势夺人。诗朗诵《中华颂》、各朝代国潮汉服秀等节目轮番上阵,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活动现场,500 条五彩缤纷的谜语灯笼沿途悬挂,上百条谜语涵盖了文学、法律、艺术等各种类别,形式多样,既有娱乐性,又有知识科普。大家积极参与猜谜,一名小朋友一下子就猜中了谜底,开心地排队抽取现金奖励。活动期间,工作人员还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送到过往的群众手中,大家品尝后都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双清区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元宵活动,让市民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1. 邻里欢乐迎新春居民们体验磨豆腐、炸豆腐、包饺子、腰鼓舞等传统民俗活动,凝聚 “清合力”,感受民俗里的中国年。

新春至,年味愈浓。在邵阳市双清区兴隆街道观音塘社区,居民们欢聚一堂,争相体验磨豆腐、炸豆腐、包饺子、腰鼓舞等传统民俗活动,凝聚 “清合力”,品味舌尖上的中国年、感受民俗里的中国年。临近过年,双清区保留着做豆腐迎新春的老传统,“豆腐” 与 “头福”“多福” 读音相似,被寄予了祝愿来年生活幸福、吉祥有余的美好寓意。观音塘社区居民们将去皮泡好的黄豆舀入石磨中粉碎,在你推我转中,石磨流出了稠糊的豆浆,小小的磨坊中豆香四溢。住在观音塘的李奶奶高兴地唱起了红歌,回忆着过去对豆腐的稀罕之情。吃饺子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包饺子,一边拉着家常,一边交流着包饺子的技巧。在欢声笑语中,一个个饱满的饺子不断在大家手中诞生。在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的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互帮互助,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也让居民有了社区 “大家庭” 的归属感。红红的腰鼓挂在身,“咚叭咚叭” 的腰鼓声不绝于耳,热闹的场面瞬间营造出迎接新春的喜庆氛围。腰鼓队将陕北 “安塞腰鼓” 与地方特色文化融为一体,动人的旋律、刚健苍劲的舞姿展现了人民幸福欢乐的精神面貌。腰鼓队的张大姐说,腰鼓不仅锻炼了身体,也给邻里们带来了快乐。此次活动弘扬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将社区大家庭新春的问候和邻里的关怀送到了每一个居民的心间,搭起了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的连心桥。

  1. 国风雅韵闹元宵举办 “国风雅韵 汉服迎春” 主题活动,融服、礼、舞、乐于一体,有鼓舞、民乐、灯市、巡游等场景,还有猜灯谜、吃元宵等传统习俗。

2 月 5 日下午,2023 年双清区 “我们的节日・元宵” 之 “国风雅韵 汉服迎春” 元宵节主题活动在友阿国际广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主办,区文旅广体局具体承办。活动融服、礼、舞、乐于一体,为大家奉献了一场家国共情、国风大赏的元宵喜乐会。身着汉服的巡游人群三五成群地游走在人群之中,活态演绎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的仕女车马盛装出游的元宵词境。活动在《金狮送福》中拉开帷幕,金狮翻腾,气势夺人,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拍摄留念。诗朗诵《中华颂》、各朝代国潮汉服秀等节目轮番上阵,让人感受经典诗词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服饰文化的华章之美。活动现场,500 条五彩缤纷的谜语灯笼沿途悬挂,涵盖了文学、法律、艺术等各种类别,形式多样。大家积极参与猜谜,小朋友们也乐在其中,一名小朋友一下子就猜中了谜底,开心地排队抽取现金奖励。吃 “汤圆” 是元宵节的重要习俗,活动期间,工作人员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送到过往的群众手中,大家品尝后都赞不绝口。双清区文旅广体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把市民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与体验融入到元宵游乐会中,沉浸式体验使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达到 1 加 1 大于 2 的叠加效应,让传统节日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