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邵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 沪ICP备2024075679号-4
2024-11-19
邵东市地理位置优越,处于邵阳、衡阳、娄底三市交界处,是连接 “长株潭” 经济圈的重要走廊和纽带,也是邵阳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总面积达 1778 平方公里,人口约 134.5 万。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 5 年)就置昭阳候国。1952 年析置邵东县,2019 年成功撤县设市。
邵东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邵东木偶戏、邵东花鼓戏久负盛名。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诞生了民族义士贺金声、五四运动先驱匡互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音乐大师贺绿汀、新闻怪杰严怪愚、世界知名画家李自健等众多知名人士。
境内风景秀丽,古迹众多。佘湖山、大云山、九龙岭和皇帝岭等山地风光旖旎,邵水、蒸水和测水水域景色秀美。还有 2000 多年历史的 “昭陵侯城” 遗址、1500 多年历史的南国药都等历史名胜景观。同时,邵东物华天宝,是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黄花菜等出口商品生产基地,黄花菜素有 “金针之乡” 的美称,煤和石膏储量均居全省前列。交通便利,通讯发达,320 国道、S315 省道、潭邵高速等穿境而过,在全省率先实现 “移动电话县”“程控电话县” 目标。经济活跃,市场繁荣,小五金、中药材、打火机、皮具箱包远销港台和中东、东南亚和欧美等 88 个国家与地区。
邵东在打火机、小五金等传统优势产业中积极培育标杆企业,发挥了强大的带动作用。以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打火机生产企业,年产打火机超 40 亿只。通过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升级,在注塑、焊接、翻板、质检等流程不断创新,2022 年产量达到 30 亿只,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目前,邵东市 30 家打火机企业累计完成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 2246 台(套),行业单个打火机的组装成本从 10 年前的 1 毛 5 分钱,下降到现在的 1 分 2 厘钱。
在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方面,邵东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以来,累计建成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 35 家。同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 732 个,增长 182%;高新技术企业 147 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21.29%。众多企业积极树立品牌意识,截至 2019 年底,邵东市消费品工业拥有有效注册商标 10890 件,其中马德里商标 48 件、驰名商标 3 件、省级著名商标 87 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 件。此外,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省湘俏米业有限公司为首届 “邵东市长质量奖”。2019 年,邵东市重点工业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 96.5%。项目建设方面成效明显,2021 年经开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1250 亿元,获评全省 “五好” 园区创建工作先进园区,正在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
邵东重点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 改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例如,市自然资源局积极推进 “摘牌即交地,拿地即开工” 模式,为企业项目落地建设保驾护航。市不动产中心推进所有的银行和 19 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进驻不动产登记 “一窗办事” 办事平台,实行 “不动产登记 + 水电气税” 一窗受理、联动过户,实现一套资料、一次性办理,节约群众综合成本。同时,建立了企业无需主动申请、政策资金直接兑现机制;加快科技创新、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平台建设,建成 90 家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以 “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 为招商重点,开展多种形式招商活动。近年来,先后有杭州先临 3D 打印、香港力科达、天津犀灵智联机器人、锐科机器人等一大批优质企业落户邵东。2022 年 1 - 10 月,邵东市实际使用外资 1531.8 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 326.4%;有出口实绩企业 405 家,累计进出口 134.87 亿元,同比增长 41.26%;新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 171 家,破零企业 65 家。邵东市和邵东经济开发区 2022 年双双获评湖南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先进单位。
会展经济活跃,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五金机电博览会,累计成交 235 亿元,正在筹办首届皮具箱包博览会和首届中医药博览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出台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的意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切实解决企业用地、用工、融资、转型发展等方面的难题。5 年来,累计利用外资 1.3 亿美元,到位内资 900 亿元,引进 “三类 500 强” 项目 4 个,外资企业 8 个,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 40 个,招商引资项目共签约资金 260 亿元。
数字赋能工业,邵东众多企业实现 “机器换人”。目前,邵东已有 320 余家企业实现 “机器换人”,减少用工 20%,提高产能 30% 以上。如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智能化设备、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40 名工人一天可检测 600 万只打火机,工作效率提升了 15 倍。湖南衡科铝材科技有限公司投入 5000 万元资金,研发建成铝模板智能自动化加工生产线、铝型材自动挤压生产线、废旧铝材回收利用生产线,使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均提升 30% 以上,打造了绿色工厂和省级智能制造标杆车间。
实施 “揭榜挂帅” 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邵东市聚焦本土 6 条重点产业链,出台《邵东市企业重点项目攻关 “揭榜挂帅” 实施办法(试行)》,率先在全省县级层面实施 “揭榜挂帅” 制度,累计实施 “揭榜挂帅” 项目 7 个,项目涵盖打火机、五金、箱包、中药材等重点产业领域,发榜金额达 3100 万元。有效解决了制约重点企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如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邵阳学院揭榜研发的一种打火机出气恒流阀项目,已完成恒流阀体的总体流量设计方案、样机测试,今年 8 月份已实现小批量试产,2025 年 4 月份可以实现批量生产。
科技创新稳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高。2023 年,邵东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158.9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 21%。授权专利 643 件,形成了 “1+4” 工业园区发展新格局,即以布局 3D 打印、新能源、电子信息等 5 大高新技术的湘商产业园,带动印刷、五金、医药、打火机 4 个专业园区发展。
邵东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每一道特色美食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与情感。
猪血丸子作为邵东美食的代表之一,主要由豆腐、猪血和猪肉制成,色、香、味俱佳,腊辣可口。其制作工艺讲究,先将豆腐沥干水分,切成块;猪肉要选肥肉占 7 成左右的五花肉,切成小颗粒;猪血需是当天早上杀好的猪的新鲜血。将这些材料充分拌匀后,用手捏成椭圆状或圆形,放在太阳下晒,再进行熏制。经过数小时的烟火熏烘后,猪血丸子表面黑得发亮,泛着油光。每年的十一、十二月份,几乎家家户户都制作猪血丸子,以供数月之需。
夫夷膰,也称面子肉,是邵东人酒席上的一道大菜。它用猪身上最好的五花肉,剔骨后在表面涂上蜂蜜、酱油,切成连皮小块,放入油锅炸至金黄,再蒸上一两个小时,直至完全软烂,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在以前的贫困年代,这道菜体现了主人的客气与客人的面子,如今虽生活富裕,但这道用料精致、工艺复杂的菜肴依然流传下来。
黄花菜炖鸡,邵东黄花菜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已有 500 年种植历史。黄花菜香气独特、口感鲜嫩,当地土鸡肉质鲜美、不肥不柴。将干黄花菜浸泡十分钟,土鸡切块,准备好葱姜蒜,与适量的盐一起炖制,出锅后撒上葱段,香气扑鼻,让人胃口大开。
水牛花粑粑是邵东人民在清明节后爱吃的小吃。将洗净的水牛花捣碎,加入糯米饭、面粉和少许糖,揉成面团后,可根据口味爱好蒸、煎、炸熟后食用。湖南人的春天离不开野菜和粑粑,水牛花粑粑就是其中之一。
邵东拥有众多丰富的旅游景点,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
昭阳侯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邵东县黄陂桥乡同意村,遗址呈长方形,东西宽 250 米,南北长 350 米。四周保存有夯土城墙,城墙残长约 100 米,宽 5 至 8 米,高 3 至 4 米,夯层厚 0.3 米,四角有城楼台基。曾出土青铜剑、铁刀、方格纹陶罐、砖、瓦等物件。据史料记载,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 5 年)封长沙刺王子赏为昭阳侯,置昭阳侯国。这里历史悠久,是研究古代城市历史、变迁以及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佘湖山风景区坐落在佘田桥镇,海拔 496 米,森林覆盖 1600 多亩。山上清幽如带的蒸水河自西向东,绕山穿镇而去。佘湖山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区内有仙人井、仙人洞、飞仙石等景点,还有云霖寺等历史悠久的寺庙。云霖寺距今已有 1200 多年的历史,曾叫 “云霖祠庭”,唐玄宗御笔钦赐 “云霖寺” 匾。这里风景秀丽,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魏源湖旅游度假区以湖泊风光为主,湖水清澈,环境优美。这里有许多水上娱乐项目和度假设施,如游艇、沙滩、高尔夫球场等,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九龙岭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森林覆盖率极高,空气清新。这里有许多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公园内山峦起伏,景色秀丽,为游客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邵东古属荆州,春秋战国时属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邵东属长沙郡。西汉初年,邵东隶属于长沙国昭陵县。公元前 123 年,汉武帝将昭陵县划归零陵郡管辖。公元 5 年,汉平帝刘衎设置昭阳侯国,仍属零陵郡,当时的昭阳侯国大致相当于今邵东。自此,邵东在历史上单独建制为侯国一级政体,历经东汉、蜀、吴、晋、宋、齐、梁、陈八个朝代,连续近六百年一直为县一级单独建制。三国时,邵东先属蜀国,后并入吴国。公元 266 年,吴王孙皓在零陵北部设立昭陵郡,郡治在今邵阳市,下辖昭陵、邵阳(今邵东)等五县。公元 280 年,晋武帝司马炎为避父司马昭之讳,改昭陵郡为邵陵郡,改昭阳县为邵阳县,此邵阳即指今邵东,县治在余家桥。公元 581 年,隋朝废邵陵郡,改名为邵阳县,并将县治从余家桥迁至今邵阳市。此后,邵东地域虽隶属和名称常有变动,但一直延续着历史的脉络。
邵东人杰地灵,涌现出众多历史名人。民族义士贺金声,在清末帝国主义入侵国土时,率领粟道生、刘兆鹏等举旗募兵,拒教驱洋,宁死不二。辛亥革命将领蔡锷,为推翻封建帝制做出了卓越贡献。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五四运动先驱匡互生,第一个冲进曹宅,火烧赵家楼,他还是教育改革先驱,为中国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音乐大师贺绿汀,用锐利的笔锋谱曲、撰文,激励人民革命的英勇斗志。新闻怪杰严怪愚,以笔为武器,揭露社会黑暗,传播进步思想。
邵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0 多年历史的 “昭陵侯城” 遗址,是研究古代城市历史、变迁以及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1500 多年历史的南国药都廉桥,见证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邵东木偶戏、邵东花鼓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久负盛名。此外,还有车马灯等传统民俗文化,为邵东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车马灯历史悠久,起源于明代,迄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它独特的锣鼓声、高亢的唢呐声以及诙谐幽默的唱腔是人们心中最浓的年味儿。2015 年,邵东车马灯入选邵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