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邵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 沪ICP备2024075679号-4
2024-11-27
邵阳县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重大事件,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邵阳县地处湘中偏西南,资江上游,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汉初,当时置昭陵县;汉元始五年,境内封昭阳侯国。三国时期,东吴宝鼎元年改昭阳侯国为昭阳县,与昭陵县同属昭陵郡。晋代,武帝太康元年,改昭陵、昭阳县为邵陵、邵阳县。此后,历经南北朝、隋、唐、南宋等朝代,邵阳县的行政区划虽有变动,但一直延续着历史的脉络。元、明、清三朝,循宋制。1949 年 7 月析置邵阳市(县级市);1951 年 11 月析县境东北置邵东、新邵县,邵阳南部和新划入的武冈东部 6 乡为邵阳县,迁县治于塘渡口,属邵阳专署;1986 年属邵阳市。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邵阳县都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二十年代后,由于国民党军阀混战,加上日本入侵,机构内迁,难民云集,县域经济畸形发展。当时输入商品以食盐、食糖、煤油、颜料、绸布、药品为主,输出商品以煤、竹木、土纸、皮毛、烟叶为大宗。战争频繁导致交通阻碍,外来纱、布短缺,农村经济陷入困境。自耕农勉强维持生计,半自耕农遇年岁不好便陷入困境,而佃耕农民境况更是悲惨。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织。“九・一八” 事变以来,特别是 “七・七” 事变后,在共产主义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进步青年学生和爱国志士仁人满腔热血。吕振羽、敖振民等青年积极奔走呼号,县境救亡图存的气氛日渐高涨。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邵阳县的党组织活动日渐活跃,组织逐步恢复发展。1938 年 2 月初,县内进步知识分子唐旭之、敖振民、李化之等商定创办《真报》。该报由中共老前辈徐特立题写刊头,4 月 21 日正式发行。在《真报》掩护下,建立了《真报》党支部。杨卓然负责领导发展党的组织,先后发展唐旭之、李琦等入党。《真报》迅速报道战争消息,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激发广大爱国群众的抗日热情。还创办副刊《大家看》,启发中下层群众抗日积极性。报社周围团结了不少进步青年和负伤战士,他们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 年 11 月,武汉失守,长沙 “文夕大火” 后,《观察日报》转移到邵阳县,《真报》支部带领同仁支持其复刊,并创办《真报半月刊》,远销至桂林、贵阳、昆明、重庆等地。
1938 年 7 月,中共湖南省委批准成立省直属邵阳支部,杨卓然担任支部书记。支部在宣传抗日的同时,积极发展党员,介绍青年学生和国民党下级军官到延安抗大、陕北公学学习。随后,成立中共邵阳县工作委员会,党员人数迅速增加。到 1938 年底,城内党员已达 40 余人,建立起城关区委。
抗战时期,邵阳县遭受了日军的残酷暴行。日军在邵阳县谷洲乡的严塘村,一次就集体屠杀 32 人,在曾家冲竹山塘杀害 8 人。在五峰铺,日军先后枪击、刀杀居民 34 人,溺死居民 2 人,烧死居民 2 人,剥皮致死 2 人,强奸 34 人,宰杀耕牛 30 余头,还烧毁纺纱庄铺房 300 余间,抓民夫数百人,因弹药箱暴露将 100 余名民夫杀害。在白仓,日军抓住居民逼其自掘坑穴倒栽杀害,有老人被绑在窗棂上剥皮而死,妇女被强奸、轮奸。在塘田市,日军枪杀多人,烧毁村庄,炸毁学校。在宝庆沦陷后,日军在城南风株山等地设有据点,经常骚扰附近村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在新渡口、白沙洲资江边、犀牛塘、县后街、北门口、师资街、大坡岭沙子田、株桥朱家等地,日军滥杀无辜。在东乡麦子口姜氏宗祠门前大坪里,日军强迫民夫围成圆圈,在中间轮奸妇女。龙王桥、南门口等地也发生了日军强奸妇女不成杀害居民的惨案。自 1938 年 7 月 23 日始,日机先后 24 次、318 架对邵阳县城及其所属平六、三民等乡进行轰炸,全县抗战期间,被日军炸死、杀害 15614 人,伤 95300 人,造成经济损失 6463 亿元。
近年来,邵阳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将油茶产业作为全县 “四大” 农业支柱产业的领军产业来抓。坚持科学谋划,立足传统发展油茶,提出 “油茶富民” 战略构想,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发展思路,制订产业规划,完善组织机构。坚持多措并举,加大投入扶持油茶,通过规费减免扶持、资金投入扶持、项目建设扶持等措施,推动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共完成油茶造林 11 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 14 万亩,油茶林面积达 56.2 万亩,年产茶油 1.08 万吨,油茶林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2007 年至 2016 年,邵阳市也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2007 年 5 月 10 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任命郭光文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决定其为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此后,桃花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成果评审会召开,第四届 “珠洽会” 上全市共有 22 个项目成功签约,邵阳市建成第一个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标准测报点,神滩渡水电站工程项目签约,首届邵商大会召开和邵商联盟成立,邵阳至怀化、怀化至新晃高速公路竣工通车,邵东罕见森林大火被扑灭,深圳市总商会宝庆商会正式成立,邵阳市举行首届 “十大杰出(优秀)青年农业产业化带头人” 和第三届 “十大杰出(优秀)青年卫士” 表彰大会。2008 年,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郭光文新当选市人民政府市长,邵阳普降大雪出现百年不遇的冰灾,邵阳 - 新宁公路开工建设,城步两江峡谷被审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市 2 万干部奔赴灾区开展 “四帮” 活动,“雪峰蜜桔”“崀山脐橙” 通过农业部 “首批地理标志农产品” 认证,邵阳市辖区内子弟学校由政府教育部门接管,邵阳市东部纳入湖南省西部地区开发范围,花瑶呜哇山歌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海邵阳商会成立,安邵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建设,筱溪电站成功并网发电,邵阳学院举行建校 50 周年庆典,邵阳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通过验收,大祥立交桥竣工通车。2009 年,邵阳市东锋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出第一台箱式变压站,洞新高速公路开工,娄邵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动工,衡邵高速公路邵东连接线正式开工,邵阳市佘湖山玉清宫竣工落成,三一集团邵阳产业园开工,湘窖生态酿酒二期工程奠基。2010 年,湖南广信工业纸板公司特高压工业纸生产项目正式签约,全国人大代表、邵阳市市长郭光文率队前往铁道部汇报邵阳铁路建设问题,邵阳第二个风电场在城步南山大丫口奠基。
1949 年 10 月 10 日,邵阳解放,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 “市军管会”)于 10 月 12 日成立并开始办公。当天下午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下设警备司令部、政治部、军政接管处、财经接管处、文教接管处、交通接管处。由警备司令部纠察队日夜巡逻,维护社会治安。
10 月 13 日,市军管会发布第一号公告,宣布军管会成立,市区内实行军管制。10 月 14 日,市军管会发布第二号公告,规定国民党党、政、军、警、宪、特人员七天内向军管会军政接管处进行登记,逾期登记者,必须追究责任。各企事业在邵人员,即日起回原单位上班,保管好一切财产、档案资料,配合军代表做好接管工作。
军管会建立后至 15 日,在市区内共收容散兵游勇 670 多人,收缴武器 250 多件。有大小工厂商店 1600 多家开工复业,省立六中、县立师范、爱莲女校等 12 所中学和所有的小学相继复课,潭宝、衡宝公路通车,革命新秩序初步建立。军管会出动宣传队,宣传解放军总部的 “约法八章”,讲解共产党对建设新解放区的方针、政策。
10 月 15 日,邵阳市区内开始接管工作,按统一领导、分级接管的原则进行。由邵阳地委专署派出军代表负责接管原国民党湖南省第六督察专员公署、邵阳警备司令部、永宝警备司令部、省、专所辖的税务、财政、银行、邮电、公路运输、学校、医院等。由邵阳县委、县政府派出军代表负责接管原国民党邵阳县党部、县政府、警察局及所辖财税、银行、学校、邮电等部门。邵阳市工委、市政府派出军代表负责接管市区内建治镇、安和镇公所及所属派出所、税务所、工会、商会、学校、图书馆、民教馆、公园、教会及一切慈善事业。
所有参加接管人员,在市军管会统一领导下,统一政策,持军管会统一证件,进驻被接管单位,定期向军管会报告工作。市区内地、县、市的接管工作于 11 月 20 日顺利完成,历时 35 天。
在接管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发挥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邵阳市于 10 月 24 - 25 日召开学生代表大会,选举出郭汉中、姜得之等 19 人为邵阳市学联筹委会委员。11 月 5 日至 7 日召开了首届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出 33 名邵阳市总工会筹委会委员,张敬德为主席,张瑞川、王哲敏为副主席。随后又选举产生了妇女联合会筹委会,张均廉为主任,伍芝为副主任。市工商联合会选举姜持重为会长。11 月 24 - 26 日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邵阳市各界人民代表协商委员会委员。
邵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野”、“四野” 20 多万大军在邵阳市周边集结休整,准备进军两广和大西南,急需筹粮 600 万公斤,柴草千万公斤。湖南省委指示:“征粮支前是压倒一切的紧急任务。” 邵阳地委和各县委于 10 月 14 日后相继成立了支前司令部。
邵阳地委 10 月 30 日发出《关于紧急支援部队进军大西南的决定》,再三强调必须加强领导,实行党政军民齐动手,组织大批南下干部深入乡、保和农户,发动群众,坚持贯彻 “粮多多征,粮少少征,无粮不征” 的原则。采取 “自报公议,民主评定,三榜定案,落实到户”,实行合理负担,从而掀起征粮支前的热潮。
广大人民群众在筹粮、运粮、抢修桥梁,恢复渡口运输工作中奋勇争先。到 1949 年 12 月共筹大米 982 多万公斤、木柴 1230 多万公斤、马草料 700 多万公斤。抢修大小桥梁 25 座、渡口两处,恢复了水陆交通畅通。组织了 1500 多位码头工人、100 余辆汽车、800 多只民船帮助大军运送物资。从 10 月 16 日起至 12 月底,有 20 万部队、13560 多匹军马、980 多辆胶皮车、5500 多辆汽车、330 多辆大小炮车和 11380 多吨军用物资,顺利通过邵阳,有力地支援了解放两广和云贵川的战争。
在接管建政工作中,最大障碍是盘踞在各地城乡的多股土匪和国民党残余武装。他们不仅骚扰新建的人民政权,集中袭击区乡政府,杀害干部和农会积极分子,而且打家劫舍,奸淫掳掠,危害群众。
为彻底清除匪患,地委、专署、军分区和驻邵部队联合成立剿匪总指挥部,从 1949 年 11 月起在全区展开大规模清剿运动。抽调大批南下干部配合解放军 136 师、158 师和军分区所属部队,深入乡村农户,开展政治攻势,宣传剿匪的方针政策,采取分化瓦解、个个击破的办法,对坚持反共的股匪实行重兵围剿,仅月余时间就整编土匪武装 1 万多人抱歉,无法为你生成对应的内容,请修改后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