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双清区简介

2024-11-26

一、地理位置与人口

双清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南部、邵阳市东南部,素有邵阳市 “东大门” 之称。其地域范围为北纬 27º11′—27º18′,东经 111º27′—111º37′。东临邵东,南、西隔邵水与大祥区为邻,西北隔资江与北塔区、新邵毗邻。东西直线距离 17.8 公里,南北直线距离 14.3 公里,总面积 135.22 平方千米。

2023 年,双清区辖 2 个镇、1 个乡、9 个街道,全区共 12 个乡级政区,设 59 个社区,33 个村。年末户籍人口 25.99 万人,常住人口 32.01 万人。

自然环境

双清区地处衡邵丘陵盆地,丘岗起伏,地势平缓。属中亚热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充分,雨水丰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双清区位于资江、邵水交汇处,水源丰富。境内有 6 条河道,流经 10 个乡镇(街道)、40 个村(社区)。其中省管河道资江干流长约 13 千米,市管河道邵水河道长约 24.6 千米,区管河道 4 条,分别是红旗河河道长约 11 千米、洋溪主河道长约 13 千米、渔溪主河道长约 3 千米、淡雅溪主河道长约 4.5 千米。

区内森林覆盖率为 15.02%,主要植被为马尾松、樟树及少量人工营造的杉木、国外松、柑橘、萘李、桃、枣子、杨梅等,灌木树种主要是牡荆、柃木、山苍子、乌饭树等,草本植物繁多,但以五节芒、蕨类、白茅等居多。野生动物主要有鸟类、蛇类、兽类、蛙类等。鸟类主要有麻雀、翠鸟、白头翁、喜鹊、白鹭等;蛇类主要有银环蛇、大王蛇等。2014 年,邵阳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提请审议确定邵阳市 “市树、市花” 的议案》,确定香樟树、紫薇花为邵阳市树、市花。

区内水质综合达标率达 100%,空气质量优良率为 89.7%。2 条高速铁路、2 条高速公路经过区境,交通十分便利。此外,双清区还拥有省级森林公园 1 个,即莲荷省级森林公园。莲荷村系双清区火车站乡的一个行政村,该村绿树成荫,空气怡人,是远近闻名的 “长寿村”。近年来,双清区以建设莲荷森林公园为目标,狠抓森林植被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休闲旅游开发,将保护森林资源列入村规民约,村里森林面积逐年扩大,现已发展到 3000 多亩,与周边几个村形成万亩连片的茂密森林风光带,是市内三区森林植被保护最完整的地方。为改善进村道路,发展生态旅游,去年,区、乡、村三级联动,千方百计筹措 150 万元,将从资江农药厂至莲荷村的 5.6 公里通村公路全线水泥硬化。为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区里在该村兴建了全市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并引进建民集团紫薇花卉苗木基地、天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观光园两家龙头企业。现该村新增花卉苗木 1800 亩、精品水果 300 亩,仅花卉苗木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增加 800 元。2006 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近 5000 元。为更好地开发莲荷村的旅游价值,打造市区 “森林休闲旅游” 品牌,双清区积极引导莲荷村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同时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莲荷青少年农业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每年有几万名市区学生来此接受现代农业知识实践教育。

二、历史沿革


1997 年 10 月邵阳市行政区划调整建立双清区,由原东区主体及郊区的 6 个乡组成,因宝庆名胜 “双清秋月” 点缀其间而得名。

1997 年 8 月 29 日,邵阳市撤销东区、西区、郊区,调整设立邵阳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双清区辖原东区的龙须塘、汽车站、小江湖、火车站、桥头、东风路 6 个街道和原郊区的火车站、高崇山、城东、石桥、云水、鸡笼 6 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建设路。同年 10 月,双清区正式挂牌成立。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双清区常住总人口 262658 人,其中,兴隆街道 16931 人,龙须塘街道 28109 人,汽车站街道 46007 人,小江湖街道 32358 人,东风路街道 23870 人,桥头街道 18262 人,高崇山镇 21664 人,渡头桥镇 15040 人,城东乡 10852 人,石桥乡 16714 人,火车站乡 18327 人,云水乡 14524 人。

2002 年,双清区辖 6 个街道、4 乡、2 镇,70 个居委会、73 个村。总人口 26 万余人,其中城区人口 17 万多人,农村人口 9 万多人。总面积 139.6 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 27 平方千米,农村面积 112.6 平方千米。

2004 年,双清区辖 6 个街道、2 个镇、4 个乡:兴隆街道、龙须塘街道、汽车站街道、小江湖街道、东风路街道、桥头街道、高崇山镇、渡头桥镇、城东乡、石桥乡、火车站乡、云水乡。

2015 年,双清区辖 1 个乡,2 个镇,6 个街道。

三、经济发展

工业产业

双清区作为邵阳市工业重地,拥有众多优势资源。邵阳经济开发区坐落于此,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目前,双清区现有规模工业企业 259 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 43 家,高新技术企业 153 家,上市企业 1 家,省级上市后备企业 5 家。其中,市内唯一一家上市企业维克液压,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全国第一大水泥搅拌车生产基地、第三大发制品加工基地也座落在双清区,进一步凸显了其在工业领域的重要地位。

商贸物流

双清区是邵阳市商贸物流核心区,在商贸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集中了市区 70% 以上的商业贸易,商业氛围浓厚。区内建成了众多大型专业市场和城市综合体,如湘桂黔建材城、三眼井市场、友阿国际商业广场、步步高新天地等,为商品流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还打造了多条专业街,包括东风路服装、五一南路通讯器材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建有规模以上 4S 汽车销售店 18 家,成为全市最大的汽车、电脑、布匹、水果、粮食、日用品、机电产品集散中心。

双清区依托地处市区东大门的区位优势和交通网络集聚优势,紧扣建设 “湘桂黔边陲物流中心” 目标,按照 “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 的思路,加快打造 “服务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生活创业两宜” 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区,推进了商贸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在建大型城市商业项目 2 个,以广场为中心的中央商务圈增量提质,以火车货运站为中心的东部物流圈布局更为合理。全区形成了 “商贸城、市场群、专业街” 的商贸物流格局。同时,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积极推进 “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生活资料下乡” 和 “农产品进城” 双向物流体系建设,力争使农家店的乡镇覆盖率达到 100%,行政村覆盖率达 70% 以上。

知名专家齐献策,助力双清商贸物流业发展。专家考察组一行先后来到华湘物流公司、金锣湾国际商贸城、宝兴科肥储备用地、洋溪片区、湘西南大市场等地实地考察,了解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商贸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专家指出,双清区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建好物流园区,推动全区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坚持 “走出去” 与 “引进来” 相结合,加强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将公路和铁路紧密结合实现联手联运,形成公铁联运现代物流网络。打造智能物流链、智慧供应链加速布局物流全产业链,打造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加快推进双清现代物流业发展。

农业特色

双清区休闲农业亮点纷呈,“一村一品” 格局正在形成。双清区大力发展城郊特色农业,以鑫恒牧业、豫湘集团为示范,大力发展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基地;以新洲蔬菜基地为龙头,大力发展无公害时鲜蔬菜产业;以中富油脂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优质油茶、油菜基地;以智迩康乳业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以莲荷、马石村为龙头,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带;以高崇山镇为重点,大力推广葡萄新品种,集中连片发展葡萄采摘风光带;以东郊渔场、群力、长木、高桥、大水等地生态资源优势为依托,盘活做大休闲观光农业。

扶持壮大中富油脂、宝庆肉联、华湘米业等一批带动面广、竞争力强、关联度紧的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 5 家以上,打造 2 个以上省级知名品牌。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培养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鼓励农民采取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农民在规模经营中增收。

邵阳市双清区特色农业鼓起农民钱袋子。近年来,双清区立足服务城市,围绕城市 “菜篮子” 工程突出 “鲜” 字建基地。在白马田投资 300 万元建立了全市第一个 “全省放心菜基地”,种植蔬菜面积 1200 亩,搭建温室大棚 2280 个,年产时鲜蔬菜 5000 多吨,并与步步高、佳惠等超市签订了销售订单。在城东、石桥乡建立了以郊东、东郊养殖场为主的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 20 万头。在江口、东郊渔场建立了 800 多亩鲜鱼、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年产水产品 1800 吨。在火车站、高崇山建立了年产 300 万羽的土鸡养殖基地。砂塘香葱、金台大蒜、莲荷花卉等农产品基地也蓬勃发展。

为大力发展延季水果,区政府又投入 10 多万元帮助 200 多户农民引进 6 个早中晚熟葡萄新品种近 10000 株,发展示范面积 300 多亩,使高崇山、渡头桥镇挂果葡萄达到 3000 多亩。去年 10 月,省农业厅将石桥、云水、高崇、渡头等乡镇认定为蔬菜、生猪、淡水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现在,一大批外出经商、务工农民纷纷返乡创办特色农产品基地,全区各类种养经营大户已达到 5000 多户,人平收入达 6000 多元。

双清区力促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为促进城郊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扶贫攻坚及新农村建设,发挥农综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双清区依托全市首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致力加强科技培训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促农业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去年来,在各乡镇及贫困村组织举办种植、养殖、特色产业等劳动技能和农业科技培训班 10 期,发放科技资料 1.5 万份,培训人数 800 多人次。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长效机制,去年以来全区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 10 余次,在新洲蔬菜基地和步步高超市、佳惠超市、三眼井农贸市场等监测点累计抽样 1000 多个,监测合格率达 99% 以上。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双清区致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制定出台支持政策,整合项目,坚持规划与实施并进,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强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全区现已拥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6 家,农业专业合作社 28 家,形成了以湖南雪峰种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设施农业栽培基地,以湖南豫湘工贸集团公司为龙头的现代养殖基地,以湖南中富油脂有限公司、湖南华湘米业有限公司、邵阳宝庆肉联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以中南物流城为龙头的农产品贮藏集散中心。

通过引进雪峰农业、绿翔农业、亿品农业等 16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新洲蔬菜基地 1000 亩产业项目,目前已建成高标准排水渠 5600 米,机耕道路网 6.4 公里,新建钢架大棚 2000 余个。扶持发展东烨合作社绿壳鸡蛋和莲荷花卉苗木、长木葡萄、寒梅生猪等多个专业基地,发展花卉苗木 500 亩,精品葡萄 1000 亩,无公害蔬菜 2000 亩,高产油茶 500 亩,年出栏生猪 30000 余头。扶持新建邢家村大棚蘑菇基地、老塘村特种水果休闲农业园,发展花卉苗木 1200 亩,精品葡萄 1000 亩。扶持新民葡萄基地建设、金鹏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优质稻和特色水产,每年帮助农民增收 200 余万元。

四、特色文化

历史文化景点

双清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拥有众多令人神往的景点。宝庆古八景中的双清秋月、佘湖雪霁、洛阳仙洞等景点宛如璀璨明珠点缀其间。

双清秋月景区位于双清路砥柱矶上,因位于资江、邵水汇合处而得名 “双清”。这里由砥柱矶、高庙潭等自然景观和古寺庙、古亭阁、古碑刻等人文景观组成综合性风景区。1956 年辟为双清公园,园内的双清亭为纯木结构,六角重檐,脊饰龙凤,雀替斗拱,绕以明廊。亭侧有高庙,原名康济庙,宋徽宗赵佑曾题额 “康济”。双清公园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感受历史文化魅力的胜地。

佘湖雪霁的佘湖山,山上有玉清宫,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建筑。玉清宫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这里环境雅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洛阳仙洞充满神秘色彩,洞内乳石怪立,穷形尽相;洞外巨石危岩,状若菇云。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除了宝庆古八景中的景点,双清区还有东塔公园、双清公园、玉清宫(佘湖山)等名胜古迹。东塔公园位于东塔岭,全园以塔为中心,向四周拓展,占地 6.99 公顷。公园雄踞城区东大门,紧靠人民广场,有百余级石蹬道直通公园南大门,另有混凝土车道绕五一北路洞天剧院门口盘旋而上,经西门入园。园内绿树成荫,绿化覆盖率达 93.7%,主要景点有东塔、艮寅庄、南大门、东塔禅寺等,是市民休闲健身、感受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省级青少年教育基地。旧址坐落于邵阳市双清区昭陵西路两路口 28 号,原系砖木结构民房,始建于 1927 年至 1928 年,为一正一横两房,占地 760 平方米。1938 年 11 月,广州、武汉相继失陷后,湖南腹背受敌,国民党实行焦土抗战,11 月火烧长沙城,史称 “文夕大火”。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在周恩来、叶剑英的指挥下,于 1938 年 11 月下旬由长沙迁往邵阳。博古、叶剑英、徐特立、王凌波、任作民、高文华、杨第甫、帅孟奇、聂洪均、郭光州、王涛、袁学之、蔡书彬、李锐等 100 多名党的优秀干部和领导人先后来到邵阳,以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为掩护,从事抗日救亡革命活动。这里见证了烽火岁月,传承着红色基因,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的重要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双清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璀璨夺目,“宝庆龙骨水车”“李氏八极拳” 和 “宝庆油布伞” 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魅力。

“李氏八极拳” 始创于 19 世纪末,源于河北沧州罗疃村八极拳,由创始人李书文、李萼堂、李志成三代人精心传习,历经 150 余年,融入湖湘文化精髓,形成自成一派的八极拳体系,并被收录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宝庆油布伞自清代传承至今,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先要用竹子或坚硬木料制作伞骨架,然后熬胶、熬制桐油,在染布环节中,把熬好的胶水、洛黄粉或土黄粉及桐油按比例掺入,放入缝好的土棉布伞翼,不断揉搓,直至伞布完全入色入油。把油好的伞翼放在伞骨架上蒙好,用针和粗线固定好,然后撑开伞架,放在太阳下晾晒。宝庆油布伞市级非遗传承人龙智群积极创新,推出为风景区或会展中心制作的风景伞、广告伞等,并带领侄子学做宝庆油布伞,期望让这种古老的技艺在市场上重焕异彩,一代代传承下去。宝庆油布伞制作在全国是独门行业,先后参加 “湘鄂赣皖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湖南省非遗传统手工艺博览会”“广州世界生态设计大会”“德国柏林国际遗产论坛” 等活动,赢得了来宾的交口称赞。2023 年,《宝庆油布伞制作技艺》被列为湖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外,双清区公布了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包括传统技艺类的古法旗袍制作技艺、草本洗护传统熬制提取技艺、牙签牛肉制作技艺(邓氏牙签牛肉)、中医正骨疗法(李氏正骨术)、宝庆瓠艺、邵阳艺术刻瓷、传统武备复原技艺(宝庆卫)等;在 “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 活动中,宝庆糖艺、宝庆剪纸、邵阳土布纱绣、邵阳羽毛画、宝庆瓷画、宝庆竹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大批群众围观,让人们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五、特色产品

双清区拥有丰富多样的特色产品,涵盖了十大特产和诸多地方美食。

特产方面

  • 宝庆腊肉:作为宝庆传统地方食品,始于宋代,历代相传。选取鲜猪肉前后腿,去掉骨头、尾节切成条块状,经腌制后用锯木屑熏烤而成。成品色泽鲜明,肌肉暗红色,脂肪淡黄色透明,肉质干爽结实,皮韧不硬,切面光亮,腊香浓郁,肥肉油而不腻,皮和肌肉嚼味无穷,是宴客、佐酒、熟食、拼盘的上佳之选。

  • 黄荆板栗:邵阳县地处湘中偏西南,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这里产出的黄荆板栗粒大丰满,光泽红润,肉白香甜,糯性强,风味独特。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既可熟食,也可生食,熟食粉酥、香甜宜人,生食清甜香脆,被视为果中珍品。

  • 万峰云雾茶:系采用万峰林场界富山天然银杉群中优质野生茶,经现代科学方法精制而成。该茶品质特优,香气持久,色泽翠绿,滋味鲜醇,止渴生津,堪称茶中珍品。与众多地区的云雾茶相比,万峰云雾茶独具特色,如悟峰云雾茶外观色泽翠绿油润、形似莲心;白龙潭云雾茶产自松滋天鹅茶场,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南岳云雾茶在唐代就列为 “贡茶” 等,而万峰云雾茶则以其源自天然银杉群中的优质野生茶而备受瞩目。

  • 抽纱刺绣:邵阳抽纱刺绣品设计新颖,构图严谨,色彩素雅,对比和谐,针工平整,挺拔整洁,装潢美观大方。分为垫绣类、平绣类、扣边类、平扣类、抽纱类 5 种,展现了邵阳地区精湛的民间技艺。

  • 邵阳石刻:邵阳石刻珍品以石狮为最,民谣 “东安牌楼西安塔,宝庆狮子盖长沙” 生动说明了邵阳狮的艺术水平和知名程度。其历史悠久,历久不衰,雕刻的笔筒、笔架等文化用品深受人们喜爱。

  • 宝庆玉兰片:色味俱佳,以形状似玉兰花而得名。除含有大量糖粉、粗纤维、淀粉外,还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等多种维生素。颜色纯白,质嫩而脆,是宴席上的山珍佳肴。

  • 蕨粑粉:采用野生蕨粑根研压、风干后,再制成粉条,调和黄豆、花生等佐料而成。味道清爽可口,倍受清睐,牛鼻寨上常年供应。

  • 邵阳棂雕:邵阳棂雕距今已有 200 多年历史,特点是浑朴粗犷,造型新颖,形态优美,巧妙大方,古气浓重。大部分采用浮雕技法,题材以花为最多,如牡丹等,让人爱不释手。

美食方面

  • 邵阳米粉:湖南邵阳地区的风味小吃,用纯米制作,新米陈米配比恰当,弹性十足,雪白顺滑易断,加上豆腐木耳臊子,一口下去,满嘴米香,油汤沾唇,令人难忘。

  • 宝庆腊肉:除了作为特产,在美食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其独特的腊香和紧实的口感,为食客带来别样的味觉享受。

  • 猪血丸子:始于清康熙年间,民间历代相传。用豆腐、猪血、五花肉拍打成团,柴火熏制后,有黝黑外表和红润爆汁的内里,色、香、味俱佳,腊味十足,易于保藏且携带方便,是宴客的开胃冷盘。

  • 宝庆干鸭肾和干鸭掌:本地农家自喂自养自用柴火熏烤,土色土香,原汁原味,嚼劲十足,越咬越有味,是招待尊贵客人的必备佳肴。

  • 邵阳米豆腐:邵阳地区著名地方小吃,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加碱熬制冷却成块状豆腐状。润滑鲜嫩、酸辣可口,可熟食也可冷食。

  • 邵阳血鸭:虽不如永州血鸭有名,但味道毫不逊色。嫩嫩的仔鸭搭配嫩青椒、生姜、大蒜和新鲜花椒,出锅时泼上加醋的鸭血,鲜香辣脆爽,令人咂嘴回味。

六、未来展望


双清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工业、商贸物流、农业和文化旅游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工业方面,双清区将以邵阳经济开发区为依托,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更多上市企业和省级上市后备企业。以维克液压等企业为龙头,打造全国领先的液压机械制造产业链,推动高速涂布 - 辊压 - 分条智能一体机等技术攻关与项目产业化,着力打造达力智能装备产业园。同时,加速推进幸福时代、维克液压、富兰地等一批互联网示范场景和邵阳纺机、维克液压、时代联合等一批智能车间、数字化工厂建设,以企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投资。此外,还将加大投资,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形成以三一专汽、工程机械等为骨干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 “中国特种玻璃谷” 为支撑的新型显示材料产业集群,以拓浦精工、富士电梯为标杆的智能家具家电产业集群。

在商贸物流方面,双清区将深入贯彻省委 “三高四新” 战略,打造湘中湘西南商贸物流集聚区。加快怀邵衡铁路东货场建设,打造大宗货物仓储中转、交易配送及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发展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都市物流总部业态,打造智慧型现代物流网络。通过整合现有建材、农产品等专业物流市场,推进仓储、快递、城市配送等生活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传统商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融合发展。以友阿广场二期项目为龙头,将邵水东路沿江风光带打造成为邵阳市中心的 “夜经济” 一条街,丰富双清区商贸业态,提升城市品位,促进消费升级。同时,加快华湘商贸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改变以往 “散、小、弱、乱” 的发展格局,增强双清区物流配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区经济运行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此外,双清区还将推进邵阳商贸物流产城融合示范园区和邵阳东国际陆港建设,成立工作专班,深化研究和制定双清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在农业方面,双清区将继续大力发展城郊特色农业,以鑫恒牧业、豫湘集团为示范,大力发展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基地;以新洲蔬菜基地为龙头,大力发展无公害时鲜蔬菜产业;以中富油脂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优质油茶、油菜基地;以智迩康乳业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以莲荷、马石村为龙头,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带;以高崇山镇为重点,大力推广葡萄新品种,集中连片发展葡萄采摘风光带;以东郊渔场、群力、长木、高桥、大水等地生态资源优势为依托,盘活做大休闲观光农业。扶持壮大中富油脂、宝庆肉联、华湘米业等一批带动面广、竞争力强、关联度紧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省级知名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培养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鼓励农民采取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农民在规模经营中增收。

在文化旅游方面,双清区将继续高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文化馆、图书馆提质改造后免费开放,提供场地预约等服务,开设老年大学音乐基础班、书法基础班、瓠艺(烙画)班等,举办各类培训和群众文化活动。精心指导新业态新场景实现新突破,指导邵阳友阿国际广场、邵阳大汉悦中心、湖南天香生物大健康文化体验园等企业入选首批湖南文旅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和首批湖南文旅消费 “新生代・新场景” 名单。全面优化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深挖紫薇公园、姚喆故居、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等优质资源,充分利用市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双清区将按照 “十四五” 旅游发展路径研究,树立旅游品牌化、产业集约化、景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姚喆故居红色旅游基地、双龙紫薇园、莲荷森林公园为龙头,从商业购物广场为着力点,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优化布局,抱团连片发展,打造红色文化一日游路线,形成双龙紫薇园 - 佘湖公园片区旅游公园,打造道教文化品牌,开展有品牌力的体育竞技活动,融合景色与文体、紫薇花与道教文化的品牌效应。引导商场方通过特色文化活动吸引客流,打造 “购” 文化网红效应,培育双清特色的餐饮旅游特色街区。此外,还将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发扬好传统文化,传承好红色基因,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高品位打造姚喆故居红色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和推进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的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

总之,双清区将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发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