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大祥区名人录

2024-11-26

蔡锷作为邵阳市大祥区最具代表性的名人,其一生波澜壮阔。

  1. 少年天才,求学之路

蔡锷自幼聪慧,享有 “神童” 美誉。1882 年 12 月 18 日,蔡锷出生于湖南宝庆府邵阳县东之亲睦乡蒋家冲(今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一户贫苦农家。6 岁进私塾,10 岁读完 “四书”“五经”,能写出流畅的文章。1895 年,未满 14 岁的蔡锷参加湖南学政江标在邵阳举行的院试,以优异成绩举为秀才。1898 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等,在同班 40 名学生中,蔡锷年龄最小,每月考试成绩皆优,所作课卷在《湘报》发表,为中文总教习梁启超等所器重。他积极参加南学会活动,在《湘报》上宣传爱国救民思想。1899 年,蔡锷与范源廉等在上海考入南洋公学,后应梁启超之召,东渡日本,入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学习日语、研究政治哲学,并以孟博、奋嗣生等为笔名向《清议报》投稿。稍后,考入横滨东亚商业学校,与刘百刚、吴禄贞创办 “励志会”,后加入唐才常组建的 “自立会”。

  1. 投笔从戎,留日学习

1900 年,蔡锷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因事泄失败,师友多遇难,蔡锷幸免。悲愤至极的他重返日本横滨,决心投笔从戎,改名为 “锷”,寓有砥砺锋锷之意。1901 年考入成城学校,生活以稿费自给,同时协助梁启超主办《新民丛报》,以 “奋嗣生”“击椎生” 为笔名积极撰稿,《军国民篇》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1903 年 7 月投入日本仙台骑兵第二联队实习,十二月与蒋百里自费考入陆军士官学校,旋补为官费生。1904 年 10 月毕业,蔡锷与蒋百里、张孝准三人有 “中国士官三杰” 之称。

  1. 重九起义,推翻清王朝

1904 年蔡锷回国后,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任职,担任各个军校校长。1911 年,应云贵总督李经羲电邀,蔡锷入滇供职,始编《曾、胡治兵语录》。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蔡锷召集下级军官密议,于 10 月 30 日(农历九月初九)夜在昆明发动起义,史称重九起义。蔡锷任起义军临时总司令,亲自指挥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不分兵力攻打东南门,李根源率讲武堂学生自西北攻城。经过激战,次日中午,云南省城光复,各地传檄而定。11 月 1 日,起义官兵成立云南军政府,蔡锷被推举为都督,重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之纲领。

  1. 护国讨袁,再造共和

1915 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为四万万人争人格,救国于危难。他表面上装出不关心政治的样子,常去北京八大胡同与名妓小凤仙厮混,以蒙蔽袁世凯,暗中却多次潜赴天津,与老师梁启超商量讨袁计划,并初步拟定了赴云南发动武装起义的战略设想。1915 年 11 月,蔡锷秘密离京赴津,东渡日本,后经台湾、香港、越南,于 12 月 19 日抵达昆明。12 月 25 日,云南通电宣布独立,众推唐继尧为云南军政府都督,组成护国军三个军,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率 4 个梯团约 8000 人入川。在四川战役中,蔡锷组织指挥有方,令右翼赵又新梯团自白节滩经双合场进攻纳溪侧背,为主攻;中路顾品珍梯团一部由渠坝驿沿叙永河向纳溪正面佯攻,朱德、张煦两支队从侧翼向兰田坝迂回前进,阻击泸州援纳溪之敌,刘存厚师进规牛滚场,威胁江安守敌,掩护主力进攻纳溪。几路部队同时向敌发起进攻,连战皆捷,朱德一路甚至挺进到距泸州仅几公里的地方。护国军以弱于敌人的兵力,在饷弹两缺、后方接济时断的情况下,与号称精锐的北洋军奋战数月,虽没有夺占泸州,却牵制住了敌军主力,阻止了敌军的推进,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方向军队的行动,推动了全国反帝制运动的发展壮大。3 月 22 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 月 6 日,袁世凯忧郁而死,护国战争随之结束。

二、江忠源:晚清名将,忠勇之士

  1. 早年经历与中举

江忠源生于嘉庆十七年(1812 年)正月二十四日,出生在湖南新宁(今湖南邵阳)。其父江上景为道光年间贡生,以教书为生。江忠源自幼接受传统封建教育,为人豪爽重义气,好大喜功。道光十七年(1837 年),江忠源中举。此后,他公费入京参加会试,却屡试不中。道光二十四年(1844 年),江忠源通过大挑获得官职后返回家乡。因察觉可能有匪徒作乱,他暗地里召集家乡子弟进行军事化训练。

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瑶族农民起义军首领雷再浩在新宁黄背峒聚众起义,与广西全州李世德的起义军会合后,转战于广西、湖南边境地区,声势浩大。江忠源筹措资金,组织乡民,结成团练,得数百之众。江忠源据垒死守,待起义军靠近后率勇突袭,一战而胜,大破起义军,生擒雷再浩并将其诛杀。江忠源因功被擢升为知县,去浙江候补,后奉命去秀水县赈灾,实补秀水县知县。在秀水县,他赈灾完毕后又剿灭了十数起大盗,使得秀水得到治理。江忠源受到当时浙江巡抚吴文镕的赏识,调任丽水县知县,命其治理海塘。

咸丰帝即位后,时任礼部左侍郎的曾国藩奉诏推荐江忠源入京朝见皇帝,但不久江忠源因父亲去世而辞职回乡守孝。

  1. 太平天国时期的作为

咸丰元年(1851 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大学士赛尚阿将江忠源调入军中,由副都统乌兰泰指挥。江忠源回乡召集乡兵五百人,组建楚勇,并由弟弟江忠濬统领,奔赴广西作战。楚勇凶猛强悍,和清军绿营相比堪称劲旅,获得多次小规模战斗胜利,江忠源也因此积累功劳升至直隶州同知。

咸丰元年(1851 年)闰八月,太平军罗大纲攻陷永安(今广西蒙山),不久清军将永安围困。当时的提督向荣和乌兰泰在战法方面发生分歧,江忠源居中调解但没有成功,认为此战清军必然会失败,所以称病回到了老家。

咸丰二年(1852 年)二月,太平军突出重围,北上攻打桂林。江忠源再次召集一千乡兵,和刘长佑一起昼夜兼程赶赴广西。还没赶到乌兰泰就已战死,江忠源独自率领军队作战,扼守鸬鹚洲三次战斗都获得胜利,解除了桂林的危机,因功被擢升为知府。

同年四月,太平军流窜到全州,即将到达湖南。江忠源率领诸军进攻,太平军放弃守城继续逃窜,将辎重都放在船上,打算水陆并进。江忠源熟悉地理环境,担心太平军趁着湘江水位上涨顺流直驱湖南衡阳,危及长沙,所以率领部下在蓑衣渡利用砍伐的树木将河道堵住,将太平军堵在了蓑衣渡,血战两个昼夜。此战太平军损失上千将士,三百余艘船只和全部辎重,南王冯云山也在战斗中被击毙。清军方面认为,蓑衣渡的胜利是保全湖南的首功,但当时清军内部将领互相推诿,没有统一的统领和部署,并没有按照江忠源的建议在东岸布置军队,所以太平军得以从东岸进入湖南境内。

进入湖南的太平军连战连捷,先后攻占了道州、桂阳、郴州等地。江忠源在郴州听闻太平军进攻长沙,与总兵和春一起出兵救援。此时太平军已经攻占南城天心阁高地,江忠源认为敌人占据此处之后,长沙就非常危险了,于是立即率领部下去争夺,在和春的增援下夺回。太平军多次猛攻,都被清军所阻挡,始终没有攻入城中。湖南新任巡抚张亮基到达长沙后,江忠源提出调拨一只军队渡河去西岸驻守土墙头和回龙潭要地,张亮基非常认可,但是诸将领却逡巡不前,不尊号令,没有人愿意驻守河西。

九月十九日,太平军大败广西提督向荣,清军士气大跌。江忠源非常气愤,赶赴湘潭去面见徐广缙,请求他来到长沙指挥,被对方拒绝。同年十一月,太平军在回龙塘突围,攻陷岳州(今湖南岳阳),十二月攻陷武昌,江忠源痛恨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不愿意继续东去战斗,所以被张亮基留在了湖南。在此后的战斗中,江忠源先后剿灭了巴陵晏仲武和浏阳周国愚,积功升任道员。

咸丰三年(1853 年)正月,清廷任命江忠源为湖北按察使,出兵剿平了通城、崇阳、嘉鱼等地的农民起义军,擒获匪徒首领刘立简、陈百斗、熊开宇等。同年十月,江忠源升任安徽巡抚。为了防止太平军从南昌撤围西进,江忠源赶赴湖北田家镇(今武穴西北)布防,但是被太平军击败,残部退守武汉。

同年十一月,江忠源率领部下防守庐州(今合肥),被太平军重重包围。庐州知府胡元炜派人来到驻扎在六安的江忠源部,请求派兵支援。为了请动江忠源,胡元炜撒谎称庐州兵力充足,粮草管够。可当江忠源带兵前往庐州时,发现城里只有 3000 兵马,粮草也极度匮乏,而且太平军已经将庐州包围。江忠源虽奋力抵抗,但最终在咸丰三年(1853 年)十二月,庐州城被太平军攻破。城破之后江忠源投水自杀,年仅四十二岁,后追赠总督,谥忠烈。

江忠源作为晚清名将,在太平天国时期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忠勇之气。他所创建的楚勇,成为太平天国初期的劲敌,为维护清朝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晚清名臣曾国藩评价江忠源肯定能名满天下,但最终会因为自己的气节和刚烈而死。清末民初学者赵尔巽认为江忠源具有大将之风,是楚人中的翘楚。清代书法家王定安认为太平军起事以来,湖南人以书生的身份杀贼,自江忠源开始。

三、杨道圆:元代女道士,诗画医全才

1. 潜心修行

杨道圆生于元代,为邵阳城内紫极宫道士。在那个时代,道教盛行,而杨道圆以其对修行的执着与虔诚,成为了当地道教界的一颗璀璨之星。她曾三次前往太和山,每一次的旅程都是对信仰的一次深刻追寻。在夜中,她常常拜北极星于北辰观,这份坚持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她的潜心修行,不仅体现了她对道教的敬畏,更展现了她内心的坚定与宁静。

2. 精湛医术与诗画才华

杨道圆精于医术,在当时可谓声名远扬。知府有子,两手拳合,久治不愈,众人皆束手无策。然而,杨道圆以一颗果赐食,竟神奇地使知府之子的两拳立刻松开。她治疗百病多有奇效,无论是疑难杂症还是普通病症,经她诊治,往往能药到病除。她的医术不仅为百姓带来了健康,也为她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同时,杨道圆又精于诗画,颇负才名。她的诗作充满禅意,《一统志》中存有她的一首诗:“昨夜蟾光忽又多,手攀月宫问姮娥。一从谪入人间世,不觉逡巡七十过。最喜是非今日了,仰天抚掌笑声呵。琴声三叠胎仙舞,徼翮徜徉入太罗。” 这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她的画作也同样精彩,虽未能流传至今,但从史料记载中可以想象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

一日,杨道圆自绘遗像,留诗于紫极宫,然后安然而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以修行、医术和诗画,在元代的邵阳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邵阳市大祥区古代名人中的一位杰出代表。